屈家岭文化(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上游文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屈家岭文化,是指长江流域第一个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前2600年,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而得名 。因与其它文化相比具备特有的文化特征,属于一个新的文化系统,因此将这种文化定名为“屈家岭文化”。中国科学院为此出了专著《京山屈家岭》。创造屈家岭文化的先民是三苗人,屈家岭文化的族属是三苗。
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与彩陶纺轮和陶塑的红陶小动物,为全国原始文化中所仅有,罕见于其他原始文化。
总观荆楚文明中繁荣灿烂的物质文化,即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其艺术特色与荆楚之地原始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屈家岭文化一脉相承。无可争议地表明,屈家岭文化即是楚文化发展的基础,是荆楚文明高度发展之源。
屈家岭文化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距今5300-4500年。屈家岭遗址还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为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是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对于研究我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想要了解更多“屈家岭文化(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上游文化)”的信息,请点击:屈家岭文化(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上游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