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东欧八国的军衔制度与国防体制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在被第二次世界大战耕犁过的千疮百孔的欧洲中部及巴尔干地区的废墟上,相继出现了8个新兴政权国家:南斯拉夫、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 这8个国家连同前苏联被称作"东欧国家",它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而非纯粹的地域概念。二战中,这些国家遭到了德意法西斯的吞并、侵略、占领和奴役(民主德国除外),都是在苏联红军的"乌拉"声中(或强大军援下)获得解放的,都建立了共产党(或称工人党、劳动党等)领导(或执政)的政府。战后,它们或废除帝制,或驱赶资产阶级政客,或实行土地改革,经过民族民主革命先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形成了由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东方集团)。 尽管由于政治风云的演变,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在冷战时期先后脱离了由苏联"老大哥"一手控制的东方集团,但在政治地理上人们仍把它们计入东欧范畴。 东欧8国的国土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军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欧洲历史上战事最多、灾难最重的地区,尤其巴尔干更被誉为"欧洲的火药桶"(20世纪最后一战,科索沃战争,也爆发在巴尔干)。人类历史上两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更"选择"了东欧…… 时光如梭,今天这8个"东欧国家"在冷战时期的历史已经走进了历史教科书。本文现将那个时期这8个国家的军衔制度(因陆军是这8国的主要武装力量,为节省篇幅,只列出陆军军衔标志)。
想要了解更多“冷战时期东欧八国的军衔制度与国防体制”的信息,请点击:冷战时期东欧八国的军衔制度与国防体制百科